Skip to content

Latest commit

 

History

History
24 lines (14 loc) · 4.9 KB

写在博士生涯开始之前.md

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

24 lines (14 loc) · 4.9 KB

曾以为永远看不完的几本书,最后也被翻到卷起了角;在数院连滚带爬的几年过去了,回头看来自己也确实变成了一个更好的人了罢。

回想当年进入北大数院的时候全凭一腔热血。对困难的预期着实是远远不够的。但是这中间的学习历程,却也给了我最宝贵的财富。大一大二会想,我们为什么要说狄利克雷函数在闭区间内不可积,它不是基本上都是0吗?拿面积的思路去理解,是否可以理解为它在闭区间内积分为0呢?大三学到了Lebesgue积分才明白自己想的并不是没有道理。也由此明白,逻辑体系的建立,靠的是明确的原则,严谨的推理;但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,也可能有其他(或许是更为本质的)逻辑体系,可以更贴合直观地解决问题。

大一的时候史宇光老师在几何学课上的一席话,让我每次想起,都会两眼发亮:

一旦逻辑体系确定了之后,所有的原理就算是存在了。依靠逻辑,我们跳不出这个圈,只能一点点逼近它的边界。在数学上就是一步步发现新的定理。

而这也应该是我们解决很多问题的出发点。我们学习一套理论,它往往能解决很多的问题,但也会有它的局限性。而有意义的事并不只是意识到这个理论有局限性,更重要的 是穷尽这个理论的极限知道这个理论确切的边界在哪里。知道这个理论究竟能走多远。每个理论本身都不具有特殊性,特殊的是这个宇宙,这个世界,这个社会。理论能做到的,只是给所有可能出现的/不可能出现的事情划定一个边界,而有些理论“更有潜力”,也只是它的边界更广阔,它划定的边界与这个世界更相似而已。

而现实又是多么短暂的事啊!一个理论能预测到多少事,也只是取决于现实发展的快慢而已。几百年前人们无法理解,现在人要生活的如此快。现在的人也无法理解,未来的人,在社会里会是什么角色。资源会一直稀缺吗?如果是,那我们会灭亡吗,如果不是,为什么现在资源是稀缺的,以后就不稀缺了呢?(那以后还会有经济学这门学科吗?)大概真理,只是在一段时间内,解释我们所见世界最好的工具而已吧。

这么想下去,理想也是这样的东西。这几个月来,我越来越理解,什么叫做“让理想照进现实”。理想是自己的,现实是大家的。这才是现实。每天读文献,写程序,思考问题,这是程序。自给自足,在北京买起房子,有自己的家庭,幸福美满地过下去,这是理想。所谓现实,不是将自己的原则推到边界,看看自己的原则能不能让自己在世界生活得很好。现实就是现实。而让我们每个人不一样,都独立自主地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地力量,永远都只会是理想。有的人做事拼命,有的人志向不高,这都是有理想的人,只是他们的理想不同而已。理想对应的是前文所述的那种种原则、真理。他们都在现实划定了一个边界,每个人都在自己理想的内部生存。

但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将自己的理想推到它所能达到的极限呢?我不知道,哈密顿他们不建立自己的力学体系,牛顿力学会不会像现在这样几乎包罗万有。更不会知道是不是会出现一个麦克斯韦、庞加莱、爱因斯坦,发现了这个“几乎”,并用自己的全力,把这“几乎”变得几乎“不存在”。科学就是这样被一步步推到今天的。历史等得起几个天才一直在浪费生命;这个世界也完全可以接受大家走只在自己的理想的活动范围的中心。但中心极限定理告诉我们,怀着同样的理想,总会有人将其推到理想划定区域的边界。我们也能明白,历史上失败的人足够多了,完全够我们发现,一个理想能允许你走的范围是不是太小,是不是太冰冷。

好在现在不是曾经那个年代了。马不快,但是我们有了车,一生也没几个只爱一人的人了。我们有能力转变自己的理想,去到一个更为理想的环境中去。这都是很主观的事。一个人被划定的范围,就这么容易被改变。可能就是换一些事情去相信而已。

现实的改变,对于个人来说,太慢了。一生七八十岁,一亿代还不及太阳的寿命。外界是不会怎么变的。面对现实一方面要去承担,去尊重;另一方面也要爱自己,爱自己身边的人。你相信的东西进化了,你的范围就进化了。剩下的只是怎么push to the limit的问题。尽吾志矣而不能至者,可以无悔矣。何况以中有足乐者,不会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。

希望这几年努力思考,为周围人负起责任。最重要的还是坚持自己的信仰,推到它的极限。